北水佔港股交易量比重愈來愈大是不爭事實,隨着佔比日增,A股市場的交易手法,亦開始經常在港股市場上出現。例如近日的藥捷安康(02617)事件,超前交易港股;以及出現假突破和大型震倉的情況漸增。如日後正式把人民幣櫃枱納入「港股通」內,具A股市場特色的走勢將與日俱增。惟中港資金融合是大趨勢,如做法沒違法,香港投資者只可更新對港股多年來的認知。
貨源歸邊
莊家挾高殺落搵銀
藥捷安康事件,是典型貨源歸邊的莊家炒法。由於該股自由流通股數僅550萬股,只需3億元多資金已可貨源歸邊,結果吸引了北水「儲貨」後炒高10倍。這種掃乾股份而挾高股價再獲利的炒作手法,滿滿是A股市場連漲數個停板再殺落的風格。由於藥捷安康的每手最低股數為500股,本地散戶參與程度已因此而減少,受影響投資者或較少,反而是吸引了內地喜歡炒作的散戶參與,每天買賣的交易券商不少是「北水牌」及中資券商香港子公司。
由於事件涉及兩地資金,中間是否有資金特意炒高散貨其實較難查證,香港證監難以到內地查訪,而中證監亦難以到港搜查資料。要源頭杜絕問題,就是要問為何會把自由流通股數如此少的股份置於「港股通」的名單內。
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,昨天又有一隻炒貨源歸邊的股份香港寬頻(01310)。此股的主要股東已接受中移動的收購條件,但因此披露了公眾持股不足25%,公告發出後,本身在「港股通」名單上的股份即獲大量北水「加持」,升幅又超50%。作為散戶也許只能認清哪些是貨源歸邊炒作,無謂火中取栗。
除了這種炒法,我也留意到可能出現的超前操作(Front
running)。早年未有「港股通」前,H股的超前操作,是買入H股後,再到內地媒體散播傳聞,炒高A股後即同時獲利H股。近日的做法有點反轉,每當港股不跟內地股市突破,往往午後便會迎來A股掉頭急跌的局面。為什麼平日老是跟着A股走的港股,有些日子突然怎升也不跟,甚至微跌,到下午時A股又「巧合」地轉勢呢?我難以考證原因,但隨着北水持貨持續增加,類似情況年內發生次數也大為增加。
用較合理的解釋,是本來北水便計劃要沽A股及H股,但何不先後次序調一下,先沽H股再沽A股,甚至是預先沽期指,便可以沽得較好價格。如果兩者同步沽,沽貨的價格便會較低。實際例子就如昨天上午時A股反覆向上,且突破阻力位,但周三(17日)強勢的港股就是不跟,下午便迎來上證指數突跌近2%,至3800點。
最後多介紹A股市場一種操作方式,便是經常出現在重要關口前假突破(升或跌),再大幅逆轉行情,因為內地太多投資者信奉技術分析,當假突破出現時,很易會引來大反轉的行情。
假突破再大逆轉
散戶易中招
以升市為例,走勢上即是先突破前高位阻力,之後再突然跌破,便常導致股價大幅插水,爭相獲利的恐慌情緒。可是,洗倉後翌日又再回升,散戶們常常高追低位止蝕。香港也有不少投資者喜歡參考技術指標,當港股經常跟隨A股出現類似走勢,投資者或一時難以適應,很容易兩邊止蝕,特別是炒衍生工具或期貨的投資者。
介紹了3種A股市場經常出現的炒作模式,還是還原基本步,投資仍是首重公司盈利、前景及估值,火中取栗的遊戲最好不要參與。而面對北水超前操作H股及反技術走勢打法,只好緊守勿因心雄而愈升愈追,反而養成分段買入,分段沽貨,用平均價對抗北水加入後,港股不斷增加的波幅,讓自己減少受這些雜訊影響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