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August 28, 2025

HKEJ - Ivan Ho 2025-08-29 [京東阿里有電商 貼錢遊戲無咁傷]

美團(03690)終於公布了上半年業績,表現令人驚嚇,雖然第二季尚有盈利,但卻是按年大跌九成。我想沒有人會預估這份業績有理想表現,但問題卻是公司在盈利大跌下沒發盈警,令大部分投行及券商以不用發盈警的標準去估算業績,結果由於市場失預算,氣氛自然更恐慌了。

 

科企擲百億火併 害己又損人

 

此欄已談論過,補貼戰僅是茶飲股與消費者受惠,參與者都一定焦頭爛額,連周邊沒直接參與者,如瓶裝飲料,以及食肆也一樣無辜「受害」。因為外賣補貼及茶飲賤賣,會搶走一般飲料及實體食肆的生意,畢竟人只有一張嘴一個胃,而是次補貼戰對各涉及單位的影響亦逐步浮現,在本期業績中可見一斑。首先,參與者美團、京東(09618)及阿里巴巴(09988),現在有美團及京東出了業績,大概情況是京東直接燒100億元(人民幣.下同),但從引流中在電商業務獲得額外生意,大概補助了約30億至40億元,淨蝕60億元左右;美團也是直接燒掉100億元,但一季下來仍有淨利潤;阿里在行文之際尚未公布業績,是否又如京東一樣一面蝕錢,另一面在淘寶閃購上取得額外生意尚未可知。

 

如此一來,已大可估計到消費者大概獲得300億元補貼,而補貼之金額,則是流向了茶飲,食肆則反而受害,因為外賣的毛利較低而且抽佣高,接補貼單令食肆毛利下降,此在百勝中國(09987)的業績中可看到,從海底撈(06862)的業績中,也可看到外賣搶走了一些到店的生意,致翻枱率下降。

 

未來誰勝誰負呢?由於京東與阿里的餓了麼有零售業務支撐,燒錢的同時也壯大了自己的零售業務,變相有誘因支持它們繼續燒錢。也許因為內地現時繼續有消費補貼,在增量的網購下,令兩者更有決心繼續打補貼戰,故補貼戰也許要打至「國補」終止,阿里及京東未能獲得額外電商收益時,才有機會縮水。

 

在開始補貼戰前,不少人預期美團憑藉其在騎手數量及拼單上的經驗,可以輕鬆打贏京東,但現實似乎美團面對擁有電商及物流業務協同效應的京東,也有點陷入泥漿摔角之況,季度收入遜市場預期,代表部分市佔流向了對手,客戶黏度也不如預期高。

 

就算三國鼎立又在他日再回復兩家爭鳴,在過程中,美團的市佔率會下跌是無可改變的現實。當兩家外送也有自己的物流團隊及商戶網絡,市佔可隨優惠而不時變動。

 

當年抖音未能動搖美團,原因之一是抖音不是一家商店,只是在視頻上推一些指定商品給用家,「爆款」易,但長期沒有一班用戶到抖音找尋所需。當訂單不穩定,而且只有有視頻推動才有訂單來,在物流上便很難有成本優勢。如今,美團的對手換成老對手餓了麼,以及物流上有協同效應的京東,受影響程度便大於抖音之挑戰。美團在應戰之時,也只可力谷美團閃購,提升兩者的協同效應,或削弱對手的內部業務互補力,但美團之閃購尚未成形,此時此刻亦難以轉守為攻。

 

惡鬥未完 投資勿一廂情願

 

短期而言,不論餐廳及顧客,也會因優惠而改變一下消費模式,習慣了日後就有可能從美團中分流。因此,現時美團雖說是反映了未來兩季因補貼而盈利下降,甚至虧損的問題,但後續還不知可撐下多少市佔率。一旦市佔率下降,其估值將進一步受壓。最終是否會長期變成三國鼎立,而無一賺錢呢?我相信答案是否定的,但國補當前下,這場補貼戰看來還要捱一段時間,而期內美團的股價,可以每況愈下,是否堅定買入,還是選擇其他能見度較高的板塊呢?我還是取易不取難,當見到對手補貼力度下降,或美團在下季仍能固守市佔率再說。

 

不少人自京東開戰之始已因對美團有信心,立時以「眾人皆錯我獨醒」的心態不斷買入,或是憧憬科技股追落後,但現價已跌近四成。我不會說其股價終歸不會彈回來,美團多年在競爭中走出來也不是僥幸,但投資者無謂在不理性大戰時,身先士卒吧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HKEJ - 李聲揚 Ivan Li 2025-09-05 [倫敦才俊情迷Milano]

英國脫歐理論上有利有弊,但現在看來似乎是弊多於利,不少當年支持脫歐的人都在後悔。當時很多人擔心脫歐將會影響倫敦的金融中心地位,結果倫敦的地位暫時未見明顯動搖,惟的確有人才外流問題。有趣的是,最受惠的不是法國巴黎或德國法蘭克福這些傳統金融中心,不少倫敦才俊選擇搬到意大利米蘭,高唱「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