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17, 2025

HKEJ - Ivan Ho 2025-07-18 [平台燒錢內捲透支茶飲股未來]

網上曾有一個笑話,說最近該買糖尿藥或減肥藥的醫藥股,因內地每人每天都喝一杯或以上的茶飲,這種狀態再過一年,不是癡肥便是糖尿病了,可見近期平台補貼之「盛況」。美團(03690)核心商業板塊CEO王莆中在談及外賣補貼戰時,除了表達對手瘋狂大額補貼而令美團被迫捲入的感慨外,有一點很值得反思:當大額補貼過後,會否毀了餐飲及茶飲行業的正常定價。當你享受過「一元購」,之後還會付十元八元買它嗎?這對受惠補貼而瘋炒的茶飲股而言,是個長遠相當值得關注的議題。

 

外賣訂單增不代表賺得多

 

一元或零元茶飲,按一個掣便有,你按不按?如王莆中所言,你補貼成這樣,單肯定是有的,而且反過來是要控制訂單不可升得太誇。增單與盈利的核心關係,是新增的單價是否高,以及由補貼帶來的流量所衍生的額外商品交易額(GMV)是多少。

 

就外賣行業而言,1010元的單,利潤較1100元的單低很多,甚至會倒蝕。因為1010元的單,會取去騎手的時間,而且開車也有基本成本,變相真實成本不僅僅是賬面上的補貼。所以,不論是美團、阿里巴巴(09988)旗下餓了麼或者京東(09618),都想搶得較高單價的單,同時也想藉此增加自己的市佔率,以規模效應降低每單成本,增加盈利空間。但現實中補貼帶來的單,往往都不是高價單,成本效益也不高甚至更差。平台單量大增的宣傳,其實對後續業務幫助程度成疑。

 

另一方面,茶飲補貼當道,原因是電商希望引入流量,從而帶動其他產品的銷售, 這就要看每個電商自己的能力。這想法是蝕頭賺尾,以平價甚至是蝕本價產品帶來人流,當客戶進店後,可能會買一些毛利較高的商品。如意算盤是否打得響呢?暫時為之,或許可當成宣傳費,但長期操作,對平台及商家都沒好處。

 

平台補貼更大問題是當茶飲對購買者而言,漸漸變成是平價品,他日沒有補貼,產品恢復原價而商家不降價,便很難吸引消費者購買。試想想自己可曾買了一些半價或大折扣的自助餐優惠?當那段時間餐廳沒有了優惠,你的選擇會否受影響?

 

 

 

你說都是平台補貼,商家沒有吃虧呢?我與一些餐飲業朋友傾談,就算是平台補貼他們不用打折,他們其實不想做太多。

 

補貼扭曲合理價手尾長

 

首先是因大折扣才來消費的客戶,通常比較麻煩,再者是補貼令出品太便宜,會影響餐廳品牌;其三是羊毛出自羊身上,餐廳被抽的佣金日後只會有增無減。但現實當然是你不做便有其他人做。長此下去,特別是平台價格補貼得太大額,會令消費者慢慢將產品的合理定價下移,日後商戶難再賣回原價。而且,長期喝茶飲,也會喝膩,當補貼失效後,業績短期滑坡情況可以很明顯,這與一般國家補貼買日常用品不同,畢竟喝茶飲還不是必需,沒錢大可喝一瓶水。

 

最近茶飲股在補貼效應下急升,只有原來以平價作賣點的蜜雪集團(02097)受壓。沒有補貼前,它是較平價的,但補貼後,選擇便大增了。縱然可能仍有人買多幾杯,惟受惠程度明顯不及同業,資金自然轉場。

 

雖說這一波補貼潮,茶飲股定當斬獲不少生意,說穿了是從平台的補貼中收穫不少,平台幫手去庫存,不過往後的代價可能是較深遠。停補貼後的業績滑坡效應,以及補貼影響長期定價能力,就如吸了平台的慢性毒藥。而這一波補貼潮中,受累的可能是傳統飲料股,畢竟喝完茶飲,應該很難再喝多瓶果汁或汽水。內地朋友說這星期平台的補貼券已減少,可能是平台燒了不少錢,無怪乎最近傳統飲料股股價慢慢從近周低位回升,就看這波茶飲補貼風暴何時完結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HKEJ - Ivan Ho 2025-08-18 [基金蟹股王聯合健康]

美國市場會公布上季度對沖基金的倉位變動,不少投資者都視之為重要參考,看看有哪些板塊或個股值得抄功課。這個季度最多對沖基金上名買了的,就是一直跌跌不休的聯合健康( UnitedHealth )。不要以為聯合健康上周五彈升一成很強,事實是這班基金經理全蟹了,因為他們都是在第二季買入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