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10, 2025

HKEJ - Ivan Ho 2025-07-11 [穩定系內捲板塊冰火兩重天]

近日恒指表現跟不上A股,資金更從權重股大舉轉移至穩定幣概念股。穩定幣概念至少炒至81日條例正式實施,同期令恒指完全跟不上外圍市場走勢的,就是一眾有內捲陰霾的股份。港股現時是兩重天,沒盈利淨憧憬的公司大炒特炒;有盈利而市場擔心利潤受壓的則持續下跌。

 

泡沫爆破前 概念有炒趁手

 

先說穩定系,最終可獲發牌的公司可能不夠10家,我甚至認為可能是低單位數字,原因是金管局對新事物或會逐步試行,而且政策上穩定幣如掛鈎美元資產,似乎不是國家或港府所樂見的方案。同時,金管局一下子讓太多機構發幣,在監管及日後推進大規模應用上也會比較困難。再回看已經發展多年的美國穩定幣市場,目前只有兩個贏家,故現在多家本地證券商及支付概念股瘋炒是否泡沫,我的答案是肯定的,僅僅是在它爆破之前,相關公司的股價還可上升多少。

 

要估計哪些公司可以獲發牌照,我相信是銀行、支付系統,以及本身有虛幣背景股東支持的公司會較有勝算,因為它們符合了合規、應用場景及技術穩定的元素,所以如果螞蟻國際可獲得牌照並不感到意外。可是,屆時螞蟻國際或許是一如市場傳聞般以高估值上市,這與現時市場幻想耀才證券(01428)或雲峰金融(00376)可受惠的樂觀想法,或會是另一回事。但我強調,資金還是會照炒的,僅僅是最後誰人走避不及而已。

 

至於內地證券商,對比銀行沒有支付及合規的優勢作銷售產品尚說得過去,惟市場當下憧憬券商獲牌照,它日落空機會其實不低。若只是銷售而沒有發行權,其利潤水平未必太高,畢竟銷售牌照相對百花齊放。我再重申一次,資金還是會不顧一切照炒的。

 

為什麼會出現資金不管未來盈利是否跟得上也照炒可也?觀乎美國現時便有大量公司未賺錢甚至連年虧損也炒至天價,其原因是,在人工智能或虛幣的範疇上用業績談估值跟市場脫節;而且北水游資的炒法,相信不少投資者最近也見識過,他們重視的,是低市值或低流通市值,疊加概念,盈利本來就不是考慮因素,當成交大增,便自然有不少人跟入場。

 

至於內捲系,我會再細分為兩類,一類是剛剛面對大規模內捲的電商及汽車,另一類是已內捲多年,捲得盈利見負的鋼鐵和光伏股。為什麼要分兩類?前者正水深火熱;後者則是慢慢受惠於市場憧憬內地將加大力度去產能及控內捲;股價表現一方是仍然受壓,另一方則是股價承壓多年,稍有盈利反彈機會,資金即有無限憧憬。

 

電商補貼消費者 官方不干預

 

現實是內地的PPI(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)按年跌幅續擴大,而市場預期日後可因中央控產能而回升,最終能否如願,且看下回分解。只是資金會認為內捲股要反彈,都是要中央出手,而從值博率來看,「地底價」股份博反彈,較剛加入內捲世界的股份,似乎更能獲得熱錢垂青。畢竟長期內捲股,最差也就是那個價,而新加入的,市場還是難以估計最終內捲會捲掉企業多少利潤。

 

對價值投資者而言,或許會認為這是加倉的機會,但對投資市場而言,當下先炒一下茶飲、物流、所有受惠於電商這一波大額補貼行情的受惠股,較估計日後大戰後誰勝誰負,確定性更高。有分析指補貼或閃購可加大電商日常平台流量,交叉銷售進而對電商的GMV有幫助,是否如此呢?如果是靠高額補貼而帶來流量,我恐怕進來消費的,未必會留下買其他商品,而電商補貼的成本,長期對整體消費額的幫助未必如想像般大,結果是餅大了的份額不及補貼額,而停止補貼則有機會為他人作嫁衣裳,最終長期陷入補貼漩渦。那麼,內地政府有誘因叫停嗎?雖然官媒開始表示關注,但民企補貼消費者,恰恰在國家希望提升內需消費時,沒民企補貼國家本來也會補貼。現在民企拿錢出來幫一把,幫茶飲股清存貨,最多是股東讓利了,那是否有迫切叫停的需要?

 

穩定系與內捲系,論估值,內捲系完勝,卻偏偏當下市場不問估值,只問憧憬。你大可選擇不參與穩定系的音樂椅,或限注入場;惟補貼形內捲系的操作,可能會令你大幅跑輸市場一段時間,下錯注更可能損失不菲,日後是否可反敗為勝,變數太大,若是看好的話,倒不如直接買科指ETF,不用賭哪家電商成最後贏家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HKEJ - 金人點睛 2025-10-02 [國慶假期開始牛市未必拉動消費]

十一假期開始,內地朋友圈看着挺安靜,暫時沒有熱火朝天出遊的情況,但只是第一天,稍後或有變數,須再觀察。   今年內地股市大牛,在中美關稅緩和、政策持續用力、投資者風險偏好上行、經濟維持韌性以及流動性相對充裕的推動下,滬深 300 指數相比 4 月低點上行超過 25% ,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