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金人最近在土耳其度假,事實上差不多每年的暑假我都習慣到地中海一帶如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葡萄牙,或者加州(氣候跟地中海很像,乾爽熱、溫差大)度假,基金經理暑假基本都會休整一下,加上小孩暑假也得出去長長見識。
土耳其小金人來過兩次,上次是2023年初,還記得那時土耳其東南部剛大地震,而隨着埃爾多安新一任總統任期開始,里拉崩潰式貶值,那次在伊斯坦布爾兩天,覺得東西簡直是恐怖式便宜,6個男人進好的餐館胡吃海塞,埋單千多港元。當時對土耳其的印象是:對持有美元的遊客消費便宜、對本地老百姓慘不忍睹(通脹失控)。時隔兩年半再到土耳其,執筆時已繞了土耳其接近一圈,除了最後一站伊斯坦布爾。
首先介紹一下土耳其,那是一個擁有8500萬人口、國內生產總值(GDP)排名世界前20的國家,最出名除了悠久的歷史,尤其是奧斯曼帝國500年榮光,還有在偉大的埃爾多安蘇丹領導下一些跟實力不匹配的激進行為,特別是在地緣政治方面。近幾年最著名的還有土耳其的奇葩經濟學,完全跟現代經濟學對着幹,而且還生存着。2022年至2024年通脹率飆升到年化60%至90%,2022年貨幣一年之內貶了一半,可是GDP卻逆勢增長5.6%,2023年好像是10%,股市這兩三年市值增長3倍。哪怕今年通脹率回落到30%至40%,可還是無敵高。然後呢?人家的央行是減息抗通脹,利率從20厘到30厘,下調到10多厘。這算奇葩吧!那麼,是什麼原因令土耳其偏離了經濟學軌道呢?不符合經濟學基本規律的土耳其經濟是否能實現正常發展呢?
埃爾多安掌權 減息抗通脹
二戰之前,土耳其比較封閉,經濟靠自己慢慢的發展。二戰後,部分歐洲國家陸續組建和加入了歐盟,抱團取暖,土耳其也想加入,並且希望歐洲的資本能夠進入該國投資,但是由於不適度開放,欠下了巨額外債。為了還債,土耳其政府開始瘋狂印錢。屋漏偏逢連夜雨,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,又使經濟遭受了比較大的衝擊,導致嚴重通脹,通脹率甚至衝到120%以上。所以土耳其的高通脹問題已經持續困擾這個國家幾十年了。而困擾土耳其經濟的兩大核心問題也由此顯現:外債和通脹。
本世紀初,土耳其政府認識到必須進行全面改革和解決通脹問題了,於是堅決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,最主要的就是把央行從政府中完全獨立出來。央行是否獨立在當代經濟體中十分重要,因央行本身權力很大,可印錢,又控制利率,如果由政府控制,沒有約束,很可能成為政府的印鈔機,這也是很多資本決定是否進入土耳其的重要考慮點。土耳其政府同時還規定,央行不能購買國債,也就意味政府不能向央行借錢,政府發債必須遵循市場的供需規律。如果市場認為政府有違約風險或者未來高通脹會持續,國債價格就會被壓得很低。這就要求政府控制好本國的財政狀況和通脹。土耳其政府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節衣縮食,削減開支,讓債務兌GDP比率下降到30%以下,該比率低於50%就表示經濟狀況良好,但是很多國家都是高於50%的,甚至德國,可以推測土耳其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是多麼不易。
這段時間內,土耳其全面放開了金融管制,讓里拉自由浮動,而且為了遏制高通脹,把利率瘋狂提高到100厘,雖然里拉在8個月內貶值了一半多,但只是陣痛,很快便受控制,且通脹也迅速被壓制下來。因為里拉貶值太嚴重,隨便吃頓飯就要幾千萬里拉,阻礙了經濟的運行,土耳其於2005年推出了新里拉,每1新里拉相當於100萬舊里拉。通過大力改革,土耳其的經濟終於步上了正軌,2001年到2016年間,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衝擊,GDP一直保持每年5%至12%的增速,通脹也保持在低位;出口額在8年之間翻了6倍,旅遊業更是發展迅猛,成了全球遊客前幾名的國家,每年通過旅遊業獲得幾百億美元的收入。
但是,土耳其經濟發展仍然存在兩大問題:一、進口額長期大於出口額,出現貿易赤字,土耳其是全球經常賬赤字最嚴重國家之一;二、因為進口需要使用外幣,同時由於金融系統開放,外滙很容易兌換,貸款利率很低,導致企業和個人都願意借外債,並且由於土耳其早前深受通脹之苦,而美元與歐羅等外幣相對穩定,民眾也很願意儲蓄外幣。
而最詭異也是最奇葩的階段,是在2014年埃爾多安完全控制這國家後(他之前已經連任總理3次,為了繼續掌權推動修改憲法,把土耳其從議會制改為總統制,這樣他就可以繼續執政,現在已經是他執政第五任,也就是20幾年)。埃爾多安於2003年起就一直擔任土耳其總理,雖然當地經濟發展得很好,但因為嚴重貿易逆差,市場擔心它會像斯里蘭卡那樣因為還不上外債而走向破產。從2015年開始,里拉兌美元的滙率就開始持續下跌,2018年,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,卻從俄羅斯那裏買了一些戰鬥機,這把美國給惹毛了,時任總統特朗普對土耳其的鋼鐵和鋁施加了懲罰性關稅。埃爾多安一點不懼特朗普,激情澎湃地在國內發表演講:「不要管美國,他們有美元,但我們有人民,有我們的神!」
資金人才齊齊外流
然而,由於土耳其民眾和企業擁有大量美元外滙,現在和美國對着幹,出於恐慌,大量國際投資者開始撤離。從2018年到2019年間,土耳其的外資減少了將近一半,里拉兌美元的滙率更是「一瀉千里」,國內已經沉寂了10年的通脹開始抬頭。面對通脹,各國央行一般會選擇加息,埃爾多安卻表示,土耳其不應該加息,而是減息,並極強硬地要求央行減息,跟世界各國的經驗作對。為了達到目的,埃爾多安修改了憲法,使自己有更換央行行長的權利,並且在兩年內撤換了4任行長,這也意味着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央行獨立機制被打破了。埃爾多安的減息邏輯是:低息會帶來消費、投資增長,從而帶來商品的增長,如商品增長大於需求增長,商品價格就會下降,這樣既控制了商品價格,又保證了經濟增長。可是,經驗表明,負面效應會更大。埃爾多安堅持減息事實上是為了選票,尤其是宗教人士,穆斯林認為,收取利息這種用金錢來牟利的行為是罪惡的。
這兩三年,隨着俄烏戰爭,油價暴漲,土耳其作為能源進口大國,通脹半年之內從20%飆升到80%至120%,外資的恐慌更加嚴重,陸續撤離,里拉滙率也跌了一半,但GDP增長貌似還不錯,股市也大漲,所以大家都懵了,為啥土耳其經濟還沒崩潰?現代經濟學和埃爾多安到底誰錯?
小金人認為,土耳其的經濟短期沒有崩潰風險,可是非常脆弱,78歲的埃爾多安能穩住局面,其他人應該不行。他在土耳其國內有絕對威望。而土耳其表面的GDP高增長,股市暴漲,卻是一種虛假繁榮,民眾是因為對貨幣貶值恐慌而不得不消費、買股票,並非因為對未來充滿信心。對於低收入家庭來說,只能眼睜睜看着自己的資產快速貶值,現在土耳其有近一半的人口都只能靠最低工資度日。土耳其也因此每年平均流失30萬年輕人,這些移民別國的人,往往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。人才和信心同時流失,會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。
嚴重結構性問題各國皆然
雖然要減息,但埃爾多安也知道土耳其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資本外流。為了引入外部投資,他試圖與俄羅斯、阿聯酋、卡塔爾、埃及等國家建立了良好的關係,一方面解決自己的能源短缺問題,另方面通過達成協議讓他們投資土耳其。這這能穩住土耳其經濟和化解通脹失控風險嗎?不容易,因為該國已經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,而大量貿易赤字的問題根本未解決,除非油價完全崩盤。所以土耳其現狀只是一種脆弱的平衡。
不過,話說回來,現在很多國家都面對嚴重結構性問題,是無法解決的,不光是土耳其,斯里蘭卡這種國家,甚至德國、英國、日本、中國、美國都一樣,家家有本難念的經,就看誰撐得久一點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