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hursday, July 3, 2025

HKEJ - Ivan Ho 2025-07-04 [港股沒漲跌停板北水不亦樂乎]

朋友說,眼看港股每天有一兩隻北水倍升股,但卻沒半點興奮之情。我當然明白,部分原因可能是他沒有參與其中。但他說得誠懇,一下子港股變成投機迷因股(meme stocks)天堂,他就不是味兒。我卻認為公平一點,美國也有很多迷因股,只是人家的指數權重股獲得較高估值,而且長升長有,令人感覺那邊更像「投資市場」。迷因股着實到處也有。

 

散戶愛跟風 大戶易割韭菜

 

自從北水增加參與港股市場後,最近港股市場多了很多暴升暴跌股,問題核心是內地散戶普遍存在股票是用來炒的心態,決定買賣一隻股票時,往往是以市值、是否有消息等決定買賣。到內地投資論壇一看,像「這家公司市值才100億,很易炒上!」、「公司出不明升因通告,更有幻想空間!」等的想法,比比皆是。正因如此,游資亦把握股民的心態,突入一些不足百億市值,而且流通股數較少的股份,只要股份成交突增,報價系統顯示股份急升,內地散戶便加入一窩蜂炒作。就算有些股份翌日是向下炒,散戶們總認為日後股價可回家鄉。早前有網民便指第一天上升的瘋炒股,第二天早上一定再高開。正正因為在不同「瘋炒股」上發生過,所以投資者便會愈跌愈買,而游資已成功獲利而去。

 

港股對游資的吸引力,是港股沒有漲跌停板機制,現時只有冷靜時段,當消息不透明,不停市會更易把股價推高,而當股份在短時間內可被推升逾倍,已有足夠水位轉身割韭菜。相對A股每天最多升10%,割韭菜要多個停板,炒港股難度低且方便快捷。現時港股已有十隻八隻個股,長期有北水突然起動,急升急跌,而散戶也不時參與此等音樂椅遊戲。不時有散戶在媒體直播中詢問此類股份的前景,我簡單直接,沒盈利公司、沒前景,買這類股份入場後輸10%止蝕,賺就推高止賺沒有其他補充,別跌下來才問前景,真所謂食得鹹魚抵得渴。那是否就要因噎廢食,把停板置於港股市場內呢?我則認為不是,因為設停板機制,將令不少對沖活動受到影響,長遠反而影響了香港定位為國際金融市場的地位。與其禁止股份急升,倒不如多教導散戶投資這類股份的風險。

 

科企內捲嚴重 避險情緒升

 

多了此類瘋炒現象,是否代表港股已見頂呢?我現時只將此定義為北水游資找到了新的炒作及割韭菜方式,而內地股民亦積極參與,不致將此定義為禾雀亂飛。不過,當中熱炒的股份,會否隨時見頂,則機會不低。新近又有鋼鐵股炒供給側改革,重慶鋼鐵(01053)一個下午飆1.3倍,即市大幅回吐一成九,而翌日中段曾拉升,終再收跌超過兩成,相信大部分追升者已損手。內地鋼鐵股面對需求不振,供應長期過多,而固定成本高的問題,且已困擾多年,一句反內捲,研究限產,是否可一舉令公司虧轉盈?

 

回說大市,本周出現較不尋常的情況,是A股表現不差下,大型中概科技股面對沉重沽壓。不單北水不托,外資也大力沽售。同時,高息股、內銀、內險、券商、創新藥的板塊,在北水支撐及持續政策支持下則屢屢破頂,板塊兩極化情況甚為明顯。

 

要找理由,總可以解釋為資金擔心民企科技股內捲持續,由京東(09618)引發的內捲補貼戰令電商股捱沽,內地股民寧可炒作迷因股,險資寧可買高息股,也不願買入內捲持續的民企科技股。如此情況,或許要中央叫停民企補貼,或中期業績令投資者安心,才有望重新吸資。可是,民企內捲的得益者是內地消費者,也不涉對外傾銷,中央也無干預之理,變相投資者只可認清現實,暫避受內捲影響的民企科技股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HKEJ - Ivan Ho 2025-08-18 [基金蟹股王聯合健康]

美國市場會公布上季度對沖基金的倉位變動,不少投資者都視之為重要參考,看看有哪些板塊或個股值得抄功課。這個季度最多對沖基金上名買了的,就是一直跌跌不休的聯合健康( UnitedHealth )。不要以為聯合健康上周五彈升一成很強,事實是這班基金經理全蟹了,因為他們都是在第二季買入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