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星期北水搶攻多隻穩定幣概念股,最誇張可謂國泰君安國際(01788),股價由周二收市1.24元,至昨天一度觸及7.02元,炒高4.6倍,背後原因是該券商取得虛擬貨幣交易資格,是首間有中資背景的香港券商取得牌照。我到內地的論壇一看,不少人以為等同國泰君安已獲得發行穩定幣的資格,稱之為內地第一間可發穩定幣的券商,實在令人哭笑不得,也許內地投資者混淆了香港的法例。
銷售牌照不等於可發穩定幣
相信不止內地投資者,本地投資者也許分不清可以銷售虛擬貨幣資產,與可發行穩定幣,涉及兩個不同的牌照。當然,你可以解釋為要發穩定幣,也許要先取一個可銷售虛擬資產的牌照,不然客戶如何入金買幣呢?但無論如何,可銷售虛擬資產所能獲得的收益,不會是現在市場憧憬穩定幣發行者可獲的利潤。
大家可能不知道,不少已取得銷售牌照的虛幣交易所,其實現時生意也不是太好。而且,你可以預期日後會有大量的金融機構也可獲得這個銷售牌照,相對於穩定幣發行人需提供金融科技的技術能力,以及經過金管局的技術測試,完全是兩回事。
不過,最近北水游資可能不會、也不想弄清楚當中的分別,兩天便把其股價炒高。明顯地,北水游資已愈來愈懂得掌握炒作這些故事,投資者要跟車,也要懂下車,不然如果昨天早上高追了,恐怕不知何年何日才回「家鄉」。
美國的穩定幣熱潮,令不少內地資金對涉及香港穩定幣業務的股份,未有業務已暴升。然而,香港為穩定幣發牌,是否代表香港的穩定幣(日後如有)會大行其道呢?
穩定幣之源起,乃是虛擬貨幣幣價波動,有人便想出建立一種幣,讓炒幣者可把它套現成法定貨幣,但同時不用來回過戶,於是穩定幣背後便以買入美債支撐幣值,市場便把它等同美元,與美元兌換值接近1,概念與金本位制相近,每發行一個穩定幣,便有對應之美元資產支撐。
現時香港的《穩定幣條例》,沒有明文指穩定幣發行人必須以哪種貨幣或資產為支持資產,即理論上發行人以美元、美債、人民幣、人債,甚至是阿根廷披索也可以,而有沒有人買是後話。除此之外,在全球發行以港元為支持資產的穩定幣,需向金管局申請牌照。
香港發穩定幣恐難風行全球
看完條文後,我有兩個疑問,首先是如果我想發行以美元或美債為支持資產的穩定幣,我為什麼要選擇在香港發行?相對於全球的熱門穩定幣,它有什麼競爭優勢?如果我在香港的持牌虛幣交易身所已買賣到熱門的穩定幣,為什麼人家要買你發的?又如果我發行以港元或人民幣為支持資產的穩定幣,港元本身就與美元透過聯滙掛鈎,而人民幣則未可完全自由兌換,那在什麼場景下會有人有此穩定幣的需求呢?就算有,需求又是否如市場所想?
就當香港市場的穩定幣在國際幣市中也有競爭力,現時市場炒作穩定幣概念,是憧憬它未來可成主要交易媒體,不用再經銀行或信用卡的冗長結算過程。
可是,這種方式涉及改變大部分人的交易行為,而且穩定幣並沒有如信用卡一樣的信貸功能,也有資金被盜而難以追查的風險,能否成大氣候,言之尚早,但是金融市場內的游資已經不斷製造泡沫。
我忽發奇想,如果港交所日後申請並也獲得虛擬貨幣交易牌照,以港交所的獨市地位,反正資金也不去理解,在熱潮下,會否成倍升股呢?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