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假期開始,內地朋友圈看着挺安靜,暫時沒有熱火朝天出遊的情況,但只是第一天,稍後或有變數,須再觀察。
今年內地股市大牛,在中美關稅緩和、政策持續用力、投資者風險偏好上行、經濟維持韌性以及流動性相對充裕的推動下,滬深300指數相比4月低點上行超過25%,海外股市也很不錯。可是,股市上升暫時似沒有反應在消費上,內地消費增速在以舊換新政策退坡後從5月的6.4%逐漸下滑至8月的3.4%,基本面與資本市場的表現分化,這引發了小金人對牛市財富效應能否拉動居民消費的思考。
從居民資產負債表上看,居民資產結構還是以房地產等實物資產為主,可能佔了55%。金融資產特別是股票佔居民資產比重較低,可能只有10%。受房地產價格持續下行影響,住宅資產增速近年來持續負增,但自去年第三季度以來降幅有所收窄。去年末季以來,股票、證券投資基金對居民資產形成支撐,可是比重太低。
股市財富效應影響分化
股市對不同家庭的財富影響存在顯著分化。相比於實物資產,股票資金高度集中在高淨值客戶手上。上交所最新資料顯示,在4549.3萬戶持股自然人投資者中,持股市值在1000萬元以上的賬戶僅0.7%,其佔自然人投資者持股市值的49%。10.6%的人持股市值在100萬元以上,佔自然人投資者持股市值的79%。高淨值客戶有着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更豐富的資訊來源,往往能夠在牛市行情下賺取超額收益。
在中國,大部分小散戶都是輸錢的韭菜。收益率的差距一方面是投資時機的選擇,高淨值客戶往往在牛市初期就已經開始布局,並且在市場見頂之後迅速退出市場,而低淨值客戶的交易行為則相反。另一方面是標的選擇不同,在股市泡沫階段,高淨值客戶更傾向于購買高貝塔股票,低淨值客戶則購買低貝塔股票,反之亦然。
就算在現時牛市行情下,低淨值投資者感覺也難以賺到錢,這個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明顯改變,資訊獲取管道相對較少、風險抵抗能力相對較弱等先天不足,使得中小投資者在牛市中賺錢的難度也更大。
在牛市財富效應中,資產負債、收入及預期是影響居民消費的最主要因素。牛市能夠通過提高居民總財富水平、提高居民信貸獲取能力、降低居民預防性儲蓄需求等方式,提高居民的消費意願和消費能力。
低收入家庭較易受左右
股市上漲對低收入家庭的消費意願提升事實上更明顯。這可能是因為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費傾向更高,可問題是低收入家庭大部分都是輸錢的,那怎麼消費?牛市中的高淨值客戶比低淨值客戶往往能夠獲取更高的超額收益,可諷刺的是高淨值客戶消費傾向更低,對股票收入的敏感性更低,這抑制了股市上漲對消費的刺激作用。因為高淨值有錢人一直都是這麼有錢,今年股市賺多點對他們沒啥感覺。你問問黃仁勳會不會因為今年輝達股票大漲多買個錶或者車?可牛頭角順嫂如果在股市斬獲一萬,今晚吃餐好的,可能花掉兩千。
總的來說,股票價值上漲的確存在一定的財富效應,並能夠帶動可選類商品消費和文旅等服務消費。但低消費傾向的高淨值投資者是股票上漲的主要受益方,限制了股票財富效應對消費的支持力度。
如果牛市繼續,後續可能國內豪車和房子會有所體現,可是房子現在虧錢效應太強,大家更注重健康,也少喝了茅台。
所以,房子,好酒看來都不會太受益,豪車好錶可能會更受益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