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不少網友都問港股是否過熱呢?會否突然出現過千點的調整?對於港股是否過熱,若以個別股份或板塊分析,例如是穩定幣概念及一些北水倍升股,答案是肯定的,但對於藍籌及大市值股而言,則熱度遠遠不及去年10月及今年2月的一浪。
我不會以股市點數去評論市況是否過熱,而是較看重一個熱度指標——網上財經台直播時的在線人數,現時一些大型網上財經台看直播的在線人數,遠遠及不上去年港股6000億元成交及今年炒DeepSeek時。另一個指標就是衍生工具市場的資金流,近日雖逐步增加,但不算非常旺場。
究其原因,是近日瘋炒的股份,其實很多不是普羅大眾所持有。試問你身邊有多少朋友持有穩定幣概念股?又有多少人持有周杰倫的巨星傳奇(06683)?那麼既然未見全民皆股,我尚不會發出預警,但始終大市連升多日,中途出現調整也不為奇。大眾言之鑿鑿說恒指會跌回24500點,到時我一定會加倉,否則恐怕在升浪完結後才會再見了。
險資及北水主導中型股
網友問港股憑什麼升,回答之前,我又會問一句,為什麼美股可以不斷創新高呢?要列出理由,總是一大堆。較為正路的解釋,是市場對中美關稅的最終稅率愈來愈樂觀,疊加近日內地的財政刺激政策,以及突然推動西藏大型水利工程,再接連反內捲去產能,令不少本來估值非常低的股份在憧憬下得以急升。
同樣是沒錢賺的公司,美股炒人工智能(AI)必勝,而港股則是中央政策效應。不正路的解釋,則是在險資一直加大投資AH股下,不少股份已漸見貨源歸邊,如大家有留意一些中小型股的北水持倉比例,除非險資或北水沽貨,否則不少中型股在政策憧憬下,很容易出現一浪高於一浪的走勢,高息股便是很好的例證。
大市突破年內高位24900點後反覆向上,而且連續3日都是高開後先回吐,但日內買盤湧現下高位收市,反映散戶獲利而市場同時有足夠的承接力,吸納了這些獲利貨,短線就算出現調整,在突破後翌日的收盤價25130點,應呈現不錯的支持力。不過,從月線圖看,恒指在2021年展開大型跌浪時,在25700點至25800點間形成一個成交密集區,變相指數在此水平或先遇阻力,已出現調整。
如投資者一直沒有「上車」,或認為持貨量不足,但又不知大市會否有調整出現「倒車接人」,那麼可考慮選擇一些自己較想買入的股份,沽出其認沽期權;如大市突然出現調整,投資者可以現價打折接貨,就算最終未到價,接不到貨,也算賺了一些期權金,總比在大型阻力區前才追貨為佳。
不過,我亦提醒一下投資者,自己想買多少貨,便沽出相應之認沽期權,不要因沽出期權可獲期權金,而沽出超過自己接貨能力的期權。
券商股看俏 反內捲有憧憬
要數哪些板塊仍有上望空間,我認為內地券商,以及憧憬降產能反內捲的行業,仍可受惠估值上調。券商股沉寂多年,現時在險資入市帶動下,內地A股市場穩步回升,股民賺錢,成交金額持續增加,券商在佣金收入下,預計可大幅上升。而且,此情況看來可維持一段較長時間,因為現時屬慢牛行情,成交金額反而可維持高企,不致瘋炒數周後又急跌。另外,降產能反內捲的行業,如鋼鐵及光伏,行業積弱內捲多年,現時中央高調出手整頓,估值可從谷底反彈。至於最終是否可令企業扭虧為盈?資金只望朝夕,一旦轉盈,股價早已不在此位置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