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科技股周二突發下滑,輝達跌3.5%,軟件公司Palantir瀉9.4%,Robinhood挫6.5%,其他熱門股幾乎全線下跌,納指回落1.46%,創自8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。
對於美股,小金人已經覺得基本面分析沒啥用。輝達、Meta、微軟、Amazon這些大型股份的暴漲可以用基本面解釋,其他升勢更猛的如MP Materials、Palantir、Robinhood這些你研究基本面和資料事實上是很牽強的。
Palantir長期100倍至200倍PS(是市銷率,不是市盈率更不是市賬率),MP Materials今年以來暴漲300%到400%,卻是虧損兼經營性現金流崩潰狀態,這種估值真是很難說服自己投資這些股票是基本面驅動,所以我形容它們為美國「國運股」。
槓鈴型漲勢
資金及信念主導
為何小金人覺得美股進入8月至9月可能有較大幅調整機會應該頗大?其一,這兩個月美股素來偏淡,其二,如上所說,估值已經是無話可說了,有些確實還可以,如「科企七雄」和道指的傳統股,其他就憑信念了。
此外,最主要原因是,現在美股已經進入周街都是股神階段。那天,小金人參加一個聚會,與會者包括一個內地企業家,期間聊天,我請教他們家族辦公室現在怎麼操作,老闆回答說需要什麼家辦,現在他自己操盤「業績槓槓」,小金人自愧不如。最搞鬼是這家高級餐廳房間內的女服務生竟然搭話,說她朋友推薦MP和Circle這兩家牛股。我當場不知道怎麼回答!可是,我內心有種很不舒服的感覺。
今年來美股上漲呈現槓鈴型結構,上漲的一頭是以「科企七雄」為代表的巨頭,另一頭則是「小市值股票火熱、高beta股票強勢」。投資市場同時定價了經濟增長韌性、聯儲局減息預期、政策風險褪色的三重利好,投資者大幅進擊更具槓桿性和投機性的板塊,這肯定加劇了市場的脆弱性。
從更宏觀視角看,股市估值不應長期脫離該國經濟總量,以總市值對美國名義國民生產總值(GDP)計算的「畢非德指標」即建立在這一點上。現在,該指標觸及2.2的歷史新高,美國只佔世界GDP約25%,市值卻佔全球的56%。在AI科技革命敍事和美國例外論的時代主題之下,全球資金正賦予美股高於經濟動能本身的額外估值溢價,那些具有壟斷地位的科技巨頭甚至還能得到更多的估值溢價。
小金人懶得危言聳聽去說美股會爆煲,但投資者最少得明白美股現在很大一部分已經是資金市和信念主導,大家不必逃避,可是得有且戰且退,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謹慎。
Jackson
Hole會議料乏驚喜
儘管過去一年聯儲局已經下調了基準利率一厘,但當下美國宏觀環境比去年同期更複雜,經濟進入2025年後增速明顯放緩也需要用減息加以對沖。在這個過程中,放水對實體經濟(信用)的刺激將主要來自金融條件寬鬆、財富效應擴散及預期改善。在猶豫之中,美國硬資料的下行趨勢或還將延續。
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傑克森霍爾(Jackson
Hole)全球央行年會上的態度很值得關注。從最關心的減息路徑來看,我認為鮑威爾很難給出清晰的指引,當前積極定價的9月減0.25厘,將直面主席的抗爭。如果有指引,那更可能是引導鷹派減息預期:年內更少的幅度、更高的終點利率水平。
美國通脹實際上需要加息
7月非農報告中對前值的大幅下修一度帶來恐慌,但隨着市場意識到應當關注修正的「比例」而非「絕對值」後,衰退預期開始消散。就業的疲軟也歸因於勞動力供應的趨勢走弱和短期噪音的「壞運氣共振」;這份報告對9月減息的推動大致止步於此,難以一錘定音效應。
小金人還是堅信9月聯儲局會議就是減息0.25厘,年底前共減半厘而已,事實上已經是違背經濟現狀了,嚴格來說,美國的通脹情況需要的是加息而不是減息,所以鮑威爾才這麼難為情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